近幾年來,隨著安防企業的不斷整合發展,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大部分企業對于價格戰苦不堪言。更有悲觀看法認為,生存還是死亡甚至成為一個眼前的現實問題。
2013年,安防市場經歷各種震蕩,業界從最初對安防產業的樂觀評估,到現在整個產業的競爭與擠壓加劇,金字塔頂端的企業與低端企業的距離不斷被拉大,面臨客觀市場的變化和企業間的弱肉強食,產業將向著怎樣的方向發展?產業鏈的重重擠壓之下,企業如何破冰?
宇視從網絡通信行業到今天開始深度融入安防行業,八年探索、兩年獨立道路,歷經不同行業的技術競逐和價格戰攻防,最終歸納的“品質安防”或可作為實踐經驗供業界參考批判。
價格戰:存在即合理
無數過往經驗表明,一個規模較大的行業,在競爭前期階段市場中往往可容納3~5個甚至更多主要領先者,隨著市場的成熟、發展平穩,可能會出現雙寡頭或者三足鼎立等局面。規模型企業領導的價格戰,極大影響了行業總的平均利潤率。客觀上,市場份額一定向大品牌、少數廠家集中的趨向愈加明顯,也一定會有一批中小企業消失。
事情的脈絡如此清晰,諸類事件已在中外歷史無數次上演,無論是春秋五霸還是戰國七雄,亦或是美國的石油、鋼鐵、汽車洗牌,歷史反復告誡后人“強者生存”這一千古道理,雖殘酷卻公正。所以宇視一直強調解放思想,考量公司架構尚需改進之處。
降價性質有別:競優與競劣
同為降價,有“競優”和“競劣”的區別。價格戰考量企業能否通過掌握核心技術來降低成本、通過擴大規模來降低單位成本、通過科學的流程管理來控制成本,如此才有降價的真正資本,健康的市場導向是“競優”即優勝劣汰,而非“競劣”即劣幣驅逐良幣。
對于價格戰的應對,通常會存在兩條路徑:一為在特定價值行業維持優勢,逐漸收縮非主營業務以維持利潤率,即放棄規模而保證盈利;二是同步跟進,通過擴大產能或精簡配置、降低質量來完成單位價格的下調,以避免在競爭中掉隊。
如果有第三條道路,則選擇這條道路的企業必須符合:擁有核心技術能夠持續升級(包括科學規范且適應安防客戶需求的研發體系)、具備規模產能、營建強大品牌影響力等三個必要條件。
價格戰的第三條道路
在安防領域,宇視正嘗試“逆勢”開創一個先河,品質追求以比肩德國工業制造為目標。所謂逆勢,它與安防行業當前的競劣趨向相悖,但與中國工業化成就、制造產業升級的大勢相符。
一直以來,制造業最終都遵循一個真理,即生產出更高性價比的產品,我們理解的高性價比不是采用更廉價的部件和更簡化的設計,而是不做無謂過剩的功能,是高品質的產品,但不是奢侈品,這也是宇視在品質方面一直追求的目標。
市場強者可以嘗試一種在安防背景下,將速度和品質完美統一的制度建設實踐,以此來在一貫堅持高品的質同時,兼具敏捷的響應能力。安防市場相對規模更大、更加分散,而且正處在技術快速變革期,市場競爭遠未收斂,未來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