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宇視發布全新網絡攝像機——超感IPC,在“視”“適”“智”“質”四個方面做到業界極致,給視頻監控用戶帶來全新的感官體驗。在宇視超感、專業型、經濟型三個檔次的網絡攝像機家族中,超感IPC 是功能最豐富的最高端產品,解決并完善了“高清化”和“智能化”后時代命題的用戶痛點。

全新超感IPC 發布
如果說宇視第一代強調光學、編碼、網絡、品質的“無微不至”IPC、業界Smart IPC代表了網絡攝像機從廠商角度使得功能機初步進入智能機時代,超感IPC則是從用戶體驗角度豎立了新一代里程碑。
好的IPC:從“無微不至”到“超感”
“無微不至——不僅僅是卓越高清”,這是宇視在2013年提出的IPC理念:評判一款IPC的好壞,圖像清晰并不是唯一標準。模擬攝像機升級成IPC后,在光學處理與品質結構之外,多了編碼與網絡傳輸兩大重要特性,一款IPC自然需要在光學、結構、編碼、網絡四個方面都做好,才能稱為一款好的IPC。
這個理念也獲得了業內主流廠商的認可, 例如“SMARTIPC”中提到的低延時、三碼流、感興趣區域(ROI)、智能紅外(Smart-IR)這些技術都和“無微不至”理念在網絡、編碼、光學方面所提出的一些特性相同。
2014年,宇視在“無微不至”的實踐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理念——超感IPC。“無微不至”是站在產品角度去闡述IPC的設計理念,宇視研發團隊也一直把“無微不至”作為好IPC的方向和標桿。而“超感IPC”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去闡述一款好的IPC:用戶需要的是一款能在特定環境中,解決他所遇到問題的產品。

宇視超感IPC 在視、適、智、質四個層面完善和解決了“高清化”和“智能化”后時代命題的用戶痛點
宇視超感IPC 詳解:直解用戶四大痛點
攝像機的用戶遇到了哪些問題呢?
一、從模擬時代進入網絡時代后,高清IPC帶來的圖像質量的飛躍是最被用戶認可的一點,但用戶對高清的追求腳步是不會停止的。對于用戶,破案線索對于單攝像機分辨率的訴求永遠是多多益善;對于多數普通用戶,大多數時候高清的效果已經滿足需求,但是晚上、黃昏、逆光,還有種種被廠商定位為混合色溫或超級動態范圍等攝像機難點場景下,目前的
IPC表現差強人意。
二、為什么項目前期測試中表現優異的攝像機在開局使用后會出現各種問題?因為攝像機的環境適應能力不足。測試時攝像機都會在一個相對固定的環境中使用,所以各家都會把參數調整到最適合這個環境的值,但在實際應用中環境一直在變化:天氣的變化、光照的變化、網絡的波動等等,沒有測試人員對攝像機參數的調整,圖像自然會有各種問題。三、隨著高清化的普及,圖像中可提取的信息也越來越多,“智能化”也變得炙手可熱。可限于整體技術與實施規則的滯后,目前只有車輛卡口上能實現高準確率的前端智能。通用的前端智能都還存在準確率的問題,讓人又愛又恨。
四、隨著通用技術門檻的降低,上游越來越多的經濟型器件的選擇,使得IPC價格直線下降,但降價是否能保證不降質,這是用戶最關心的。使用時間一長設備就不穩定,雖然廠商能做維保,但誰來為TCO(整體擁有成本)買單,廠商折騰的起用戶也折騰不起。
以上問題,歸結為用戶的四個痛點:視、適、智、質。
視、適、智、質:用戶極致感官體驗
■視,看得更清楚。實現4K超高清、1080P星光級照度、120dB寬動態、畸變校正、強光抑制、超廣角校正、60fps高幀率、33倍隨動補光、9:16走廊模式等精工設計。
■適,使用更省心。實現光學透霧、電子透霧、激光隨動變焦、自動后焦調節、場景自適應、多種網絡接口、多種組網模型、長距離以太網供電、靈活的供電、自適應紅外補光、可靠存儲、遠程除雪、彈性編碼(RVC)、雙聲道、AAC寬頻音頻、第三代網絡自適應(NAA3.0)、多碼流等精工設計。
■智,智能更實用。實現低速車輛卡口、專業卡口、人車物泛卡口、智能跟蹤球機、槍球聯動、異常音頻檢測等精工設計。
■質,設備不易損。實現IP67、 -45℃ ~70℃極溫、±25% 寬壓、恨水恨塵、低功耗設計方案、高透玻璃等“你看不到的我做到”的精工可靠性。
在宇視精工之路的探索中,如何看待高清IPC同質化這個命題?從以上四部分的訴求分析來看,高清IPC要做到不同質化,方向其實很明確:自2010年推出第一款IPC以來,宇視一直致力于用高品質IPC來解決用戶遇到的問題,今年結合用戶在“視適智質”這四個緯度的訴求,發布超感系列IPC,給出宇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