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智慧醫院項目中,越來越少見模擬攝像機需求的影子了。這得益于IP 高清攝像機的價格進一步降低,以及對視頻聯網的深度需求。現在構建醫院的視頻監控項目,采用數字IP 化的整體方案,相對模擬系統來說其整體成本已經變得讓客戶非常容易接受。而且隨著單項目攝像機的數量越來越大,此時模擬系統的清晰度低、線纜復雜、難于聯網和圖像異常等問題此時就變得相對明顯,并且讓人難以接受。
因此無獨有偶,2014~2015年成為視頻監控行業IP全面超越模擬的里程碑時代。當然,這里不排除一些小的項目中仍然存在使用模擬攝像機的情況。
由于醫院項目屬于樓宇智能化的特色,因此在其中部署攝像機的主要應用范圍還是在室內場景,而市內場景對大畫面分辨率的要求就不太明顯,因此720P 攝像機居多。這些主要場景有:實驗室、化驗室、手術室、重癥監護室、放療室、隔離病房、藥房、藥庫、醫患糾紛投訴、調節場所、收費處、財務室、電梯轎廂內和各樓層電梯廳、自動扶梯處等場所。而用于1080P 甚至更高清IPC 的場景主要有:醫院周界、醫院室外主要通道、人員密集區域、掛號處、機動車停車庫(場)等場所。從比例來講,720P 的攝像機占比約在60% 左右, 1080P甚至高分辨率攝像機約占40%。
智能識別系統:打擊號販子
簡單的視頻圖像數據是呆板的,不能主動提供人所需要的信息,因此需要人主動查看。但是隨著醫院攝像機的部署越來越密集,需要查看的人力需求就越來越多。導致管理費用高昂,并且不能及時發現問題。此時人們就想到了智能分析技術。
原來的智能分析技術是用來做闖入報警用的如拌線和禁區闖入,并不能完全適用于醫院這種半開放式的服務性場所。相對于防賊,醫院更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是防止“人禍”,如醫鬧、號販子等問題。
智能識別技術可以利用此技術結合對應應用管理平臺,解決部分類似的問題。
但是,筆者認為,智能分析技術不能解決醫鬧的問題。因為醫院是半開放式的服務性場所,而且醫鬧的當事人并不是相關部門的“通緝犯”,因此不能通過智能識別將非嫌疑犯攔之門外。其次,醫鬧和當事人的心里活動關系相關性非常大,目前交由監控視頻分析來識別此類潛在風險無異于科幻小說。但是我們可以將確定的相關部門通緝犯錄入黑名單庫,一旦視頻系統識別到了此信息,及時提示給保安人員,及時制止其出入,可以避免給醫院造成重大的損失。
不過利用智能識別技術并結合數據分析系統,可以有效制止“號販子”。首先,在掛號窗口安裝攝像機抓拍并記錄掛號人員信息,通過信息集成的方式,將此信息和“掛號”信息對應起來。“號販子”由于經常出現在掛號區,數據分析系統可以判斷其出現頻次,從而確定其“號販子”的身份,一旦下次再出現在掛號區,則自動提醒保安部門進行制止。
不過,由于我國醫院資源趨于集中化,大型三甲醫院經常人員繁雜,不能完全讓視頻分析系統承擔這樣的任務,其誤報率是不可控制的。實施中必須結合保安的工作經驗,才能將技術利用起來,實現“人防+ 技防”的有效結合。
醫院安防子系統集成的難題
筆者認為安防系統沒有集成,勢必造成安防系統投入大。如果用戶經常需要同時調用安防系統之間的信息進行管理,則其管理效率低下,運營成本就會增加,此時增加安防集成系統可有效提升效率,降低運維成本。
我國并沒有醫院安防建設的規范,第一版規范也是在2015 年6 月剛發布,且在年底才生效,這導致項目建設的“無法可依”。
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系統都可以做“集成”。不同時期采用的不同產品,以及集成商的技術能力都在約束著安防集成系統的建設。比如離線巡更系統一般無法做集成,醫療視頻信息和安防視頻信息存在私密性的爭論,做此二者集成的醫院也非常少。早期建設的視頻系統中,矩陣與DVR 之前的報警信息聯動處于初級水平,如果要求和其他復雜的系統P 系統做集成其難度可想而知。如果醫院在門禁建設方面,使用了低端的系統或者一體機系統,其對外的信息接口都不全面、不標準,從根本上做不了集成。
另一方面,安防系統的使用者,往往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安保人員。在安防系統建設完畢之后,安保人員就是被動的學習使用,其一般不會發現現有系統的管理效率問題,更不能提出需要做安防集成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方面的建議。因此即使有安防集成的潛在需求也會被隱藏起來。
智慧醫療的趨勢和未來
當今安防技術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涵蓋了樓宇智能化中的絕大部分系統和應用。足以滿足醫院的安全管理需求。其中包括:IP 數字視頻監控系統、門禁管理系統、報警系統、車輛出入管理系統、視頻誘導和反向尋車系統、在線巡更系統、可視對講系統、可視化報警平臺、GIS 地圖、3D 可視化地圖、視頻分析功能和大數據分析系統等紛繁復雜的應用。
但是能提供以上所有功能的廠家屈指可數,大部分廠家只能提供其中的某些功能性系統。不同的廠家解決方案的差異化主要源于廠家的主打產品不同。
如宇視科技以視頻為核心,做了整體的安防集成系統,將硬件產品平臺化、平臺可視化。硬件產品平臺化是將前端IPC 的功能復用,其不僅僅解決了視頻監控前端的問題,還能夠接入拾音器,接入喇叭,作為廣播系統的通道。還可以將IPC 的485 口擴展接入功能多的功能,如門禁硬件、報警主機、巡更站等周邊系統,大幅度降低了構建成本,降低了平臺復雜度。攝像機之間可通過光纖和超五類線纜串接的方式組網,降低了布線成本和難度。平臺可視化是將所有的安防對象通過可視化的人機界面呈現,降低了使用難度,通過平面和3D 的一體化呈現方式,可以大幅度提升安防一體化的管理水平。

周界攝像機光電組網

平面和3D一體化管理界面
另外,以門禁做平臺的廠家,則強調人員管理的流程和權限,視頻信息作為輔助。這樣的往往是因為其視頻產品不夠完善,因此才有這樣的做法。
在高端前沿應用上,不同的廠家有不同的解決方案。智能分析和大數據作為前沿應用就是兩個重要的方向。在智能分析上,有的廠家采用后端識別的方式,有的則轉向了前端。大數據分析上,有的已經在個別項目有落地的應用,有的還在包裝超前概念。
在醫院行業,資源復用,提升整體項目價值是一個趨勢。最明顯的及時將安防資源用作醫療使用,如手術示教和遠程會診。這涉及到三個大的核心層面,分別是聯網應用、多元存儲和權限管理數據分發。
聯網應用:要使得多元應用,務必要使得安防系統天生在聯網上存在天生的優勢,即方便大規模組網,也要在多并發應用上沒有核心計算壓力,監控系統支持組播技術可以極大的增加組網的便利性。
多元化存儲:將視頻流數據、車輛照片、X 光照片、CT 照片、管理數據等公用存儲資源。這些不同的對象對存儲資源的性能要求是不一樣的。視頻流數據量大,寫多讀少,結構單一;車輛照片和X 光照片和CT 照片隨機零散,一次寫入,多次讀??;這就需要存儲系統具有靈活的優化功能,可以滿足大并發量和隨機的應用。
權限管理和數據分發:綜合化的解決方案,必然存在眾多角色的用戶,不同用戶之間的數據類型和紛繁復雜的權限管理,將極大程度增加管理平臺的復雜度,沒有深厚的軟件技術積累,是很難將這樣的系統做的易用。
綜合以上三個方面,技術和產品層面都已經做好了準備,因此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具體的工作仍然要落實在某個公司才能完成。目前,已經有安防企業和醫療器械公司在做這方面的努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實力雄厚的公司才能完成這樣艱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