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視今年推出了超感IPC 2.0 的概念,宇視產品部副總工管蓓( 研發巾幗) 介紹,與smart 或者感知型攝像機不同的是,超感型IPC 2.0 能夠直接采集結構化的數據。很多廠商所講的智能型攝像機,是基于視頻的智能分析的產品,但是智能分析對場景應用的條件是有要求的,這也是影響智能分析準確度非常關鍵的因素,所以超感應該是超越智能分析的概念。
她還認為,攝像機安裝在道路的最前段,安裝分布之廣、數量之多,絕不應該只是能夠采集到音視頻圖像,在安防IT 化2.0 時代,尤其在大數據時代,攝像機應該可以采集更多的信息。所以超感型攝像機采集到的信息分為三類:身份類信息、空間類信息和狀態類信息,然后就是實現身份感知、空間感知和狀態感知。
身份感知:在宇視的展臺,有一個RFID 的動態身份采集的展示,超感攝像機集成采集模塊,所有支持RFID 標簽的卡、手環及其他物件,只要人、車或其他物體安裝了這個標記,它的身份信息就會被RFID 信號采集下來,那么身份信息就可以通過攝像機疊加到OSD,然后給到后端的平臺做身份的感知。目前在華東區“康寧小區”的項目有落地方案,應用于老人看護的項目。身份感知在平安城市中的應用也很廣泛。
空間感知:分為兩大類,第一個是攝像機集成北斗/GPS 定位信息,這樣就可以實時知道攝像機在什么位置,并將這些信息告訴平臺,在地圖上實時地呈現出來;第二個是集成電子羅盤,因為槍機設置的時候就知道朝向是哪里,但球機是可以轉的,當球機在轉動時,監控人員是不知道它朝哪個方向的,那么在查詢個人的軌跡時,就不知道其是否經過這個位置被拍到。如果經過電子羅盤集成之后,就可以實時把攝像機的俯仰角信息、朝向信息告訴平臺,那么在地圖上也可以實時地呈現。在展館內有一個3D 的可視域的動態實時展示,對智慧城市業務來說,就可以在地圖上實時知道每個攝像機的背景信息。當辦案人員想要知道涉案車輛的信息軌跡時,通過與可視域的對接,那么就可以知道在這個時間段、這個地段的視頻信息是有用的,可以做深一步的挖掘。
狀態感知:攝像機內置傳感器( 或者攝像機的位置不好,可以外置傳感器),通過有線、無線、高速、低速的超感接口采集的信息,疊加到OST 后傳到平臺。在城市的一些工地監控應用案例中,作為城區管控的區域,如果監管人員想要知道工地有沒有產生噪音污染,那么只要點開這個地區的攝像機資源,查看監控圖像和音頻波頻信息,就可以知道現場的情況。如果是在智慧城市的應用案例中,通過在攝像機中嵌入環境類傳感器,那么點開某個地區的攝像機時,就可以知道PM2.5 的數據,這就是狀態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