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視科技一直作為行業安靜的挑戰者形象深入人心,從2007 年的讓監控變得簡單(以新的角度去看安防,現在仍然是一些企業的宣傳語),2009 年安防IT 化,監控大聯網(描述IT 與安防相互交錯的未來),2012 年創新監控,品質安防(中國電子制造的收斂階段,國內企業重新定位的關鍵期),到2016 年可視智慧物聯的提出,打開了安防行業加速轉型發展的大門。
換句話而言,宇視在每次行業的變革的關鍵時期,都能抓住機遇,實現蛻變,那么這一次又將如何呢?疑惑于百億的目標是蜉蝣撼大樹,還是鴻鵠之志之外,筆者想起了《三體》中的一段話:
“成吉思汗的騎兵,攻擊速度與二十世紀的裝甲部隊相當;北宋的床弩,射程達一千五百米,與二十世紀的狙擊步槍差不多;但這些仍不過是古代的騎兵與弓弩而已,不可能與現代力量抗衡。基礎理論決定一切,未來史學派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而你們,卻被回光返照的低級技術蒙住了眼睛。你們躺在現代文明的溫床中安于享樂,對即將到來的決定人類命運的終極決戰完全沒有精神上的準備。”
如果沒有全力去試,你永遠不知道人的潛力的極限在哪里?如果僅僅滿足于村口逗狗,那么你怎么會明白巴黎喂鴿的樂趣,對未來我們要敬畏而不是畏懼,超越自己便是征服未來。在過去的五年里,宇視創造了一個個奇跡,2016 年數據再次實現著自我超越。
工業黨也要追求速度流?
以品質與創新著稱的宇視明確提出要追求速度,是否意味著宇視的定位開始偏移了呢?
宇視副總裁閆夏卿認為,速度是一個中性詞,它不意味著速度上去,產品便會粗糙。“宇視的成長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我們需要更快的速度去擴大市場(國內及國外)的占有率,在安防行業趨向于集中和收斂的過程中,這是勢在必行的。我們會通過內生型的方式去追求速度的提升,如管理變革、戰略性調整等,雖然這是個難題與挑戰,但我們希望速度能加快,這從本質上講也是創新的表現。”
給速度以創新,是工業黨對于速度流的定義,在經歷了過往被用戶詬病供貨速度等問題之后,宇視痛定思痛,從自身內部到外部流程一一進行改善,以平均供貨周期為例,已經從20 天努力縮小到10 天。
正視問題,解決問題,這也是合作伙伴認同宇視的地方。
IT時代的工業黨精神,在概念時代會落伍嗎?
每次行業的變革,決定性的力量往往來自跨界,如小米顛覆了手機的營銷模式等等,因此筆者也經常做出思考,新時代有沒有能載舊人的船?例如宇視所強調的工業黨精神,這在信息的時代(強調技術與技能的時代)中獲得了明顯的成功,但在人工智能的時代里,或者說這個講概念的時代中,當技術遇到天花板,在資源緊缺的時代,誰的概念牛逼,誰便能獲得更多吸引的時代中,宇視的安靜、精益求精是否會落后于人呢?

宇視副總裁林凱認為,人工智能近兩年的發展其實正是一個落地的過程,前兩年的概念熱炒可能比較容易帶來市場的關注和資本的追逐,但最終要的是落地到實際應用,產生應用價值的,AI 目前已經經歷了概念期和理念期開始走向實用期。
閆夏卿表示,人工智能的時代更需要由工業黨的精神。暢想未來,人工智能時代,很多低要求和低規格的工作都將被取代,普通的計算機通過計算能力改變我們生活中很多不精確、不完美、不優良的東西,這將變得越來越容易,同時成本也將逐漸下降。人工智能的高度發達,會提升產品的品質門檻,如果想在人工智能時代更好駕馭未來,必須使自己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比以前更加完善,這是一個正向的促進。”
可視智慧物聯,是宇視對于未來安防行業發展趨勢問卷給出的答復。在2016 年安博會前夕,宇視成為行業中第一個基于完整的前后端深度學習芯片,進行構建下一代產品與平臺的設備商。作為嚴謹的電子科技行業,任何理念的提出,都不會是靈光一閃的成果,至少在其背后已經有3-4 年的技術準備。
最后,筆者以一句很喜歡的話總結——我們都是陰溝里的蟲子, 但總還是得有人仰望星空,以往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會有可能,視頻監控市場足夠龐大,下一個百億安防企業的誕生并不會太奇怪,如果不敢抬頭仰望星空,那么這個行業還有什么值得人們留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