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公里跨海大橋,7公里海底隧道,從設計到建設前后歷時14年,是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的工程。
- 總師林鳴回憶:港珠澳大橋有三個難點,其中一個難點便是外海沉管隧道,中國從零開始跨越。世界上有兩條超過三公里的海底隧道,歐洲的厄勒海峽隧道、韓國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橋。韓國在每一節沉管安裝的時候,會有56位荷蘭專家從阿姆斯特丹飛到釜山。在荷蘭公司報出1.5億歐元天價后,中國人選擇自主攻關,成就中國世界級超級工程。
- 4000人的鐵血軍團歷時六年,完成了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的島隧工程,發明了1000多項專利。

14年的人類智慧碰撞與極致追求,被英國《衛報》稱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港珠澳大橋于10月24日9時正式通車,標志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進入半小時時空圈。宇視科技(uniview)以多款高清前端、自研智能算法、后端大數據無縫對接,部署視頻系統保障大橋車輛安全通行。

港珠澳三地和大橋示意圖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集橋、島、隧于一體,起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伶仃洋海域后連接珠海與澳門人工島,止于珠海洪灣;橋面以高速公路規格雙向6車道對開,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成為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三地陸路對接后,原先4小時(陸地)與1小時(海域)的三地往來交通時間縮短至半小時。
廣東氣象局消息,臺風“山竹”今年9月登陸臺山,經過港珠澳大橋時最高風速達16級,大橋全線視頻監測與供配電系統全程運行正常,宇視多路視頻IP監測設備以及全套安防解決方案,貫穿大橋主線、出入關口岸以及邊檢通道,成功通過超強臺風考驗,以精工品質多方位守護大橋安全。
宇視高清智能卡口主要部署在大橋主線與珠海口岸人工島收費站,采用單車道2套或4套設備的分布形式,超大視野且支持卡口與電警間自由切換,全天24小時實時抓取與布控,多角度高效率執行邊檢與打逃任務;
大數據方面,采用單車道4套宇視自研車輛識別系統與加密芯片,前端抓取數據與后端非法盈利車輛布控系統無縫對接,實現白名單/黑名單調度、檢索與研判,對來往車輛快速放行,延時小于300ms,滿足客戶對大橋車輛無障礙快速通行的高標準;
人工智能應用方面,宇視將多種深度學習算法植入前端卡口設備,可對車牌、車輛顏色與車標等多維特征進行實時分析與研判;另外,針對往來粵港車輛“一車多牌”的特殊情況,宇視成功研發多重車牌數據比對算法,準確率高達99.99%。

宇視以大規模的網絡視頻系統應用于眾多城市地標性建筑、商業建筑、城市綜合體、大型場館,為社會貢獻可靠保障。在中國每一處重大場景,都有宇視工業黨技術方案的挑戰和創新突破,守護安全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