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7日,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聯合宇視科技發布《安防+AI人工智能工程化白皮書》。這是全球安防業界首個AI落地報告,中國開啟人工智能規模建設。人工智能從此擺脫概念,以產品、方案、工程化,加速在中國落地和應用,而第一個落地的場景就是安防。白皮書可掃描下列二維碼下載,誠摯傾聽學界業界的反饋。

圖 中科院自動化所高級工程師徐毅、袁飛博士,宇視副總裁林凱、宇視智能研發部部長李聰廷在烏鎮共同啟動發布儀式
揭開安防+AI規模部署序幕
中科院自動化所的人工智能研究,在學術領域享有領導聲望;宇視則于2017年在全球部署了500萬臺攝像機,其中已有一定比例的AI攝像機,組建的系統在張學友演唱會實施過成功抓捕;白皮書集合了雙方技術專家及行業專家的研究成果及實踐經驗。在當前弱人工智能階段,AI均需要結合具體場景落地,這是世界首部全面剖析安防+AI的人工智能系統工程化實踐論著。
報告從當前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背景、智慧安防生態圈、智慧安防典型應用、智慧安防規模化應用存在的問題,以及智慧安防未來趨勢等五個維度,系統梳理總結了當前安防+AI的發展現狀,尤其重點分析指出了智慧安防領域存在的八大限制性因素,以及智慧安防的八大最新發展趨勢。
智慧安防的技術基礎和產品化已趨成熟,因此在下一階段的命題就是如何系統化規模部署。挑戰與機遇并存,從技術手段的不斷革新到產品形態的成熟落地,智慧安防仍然面臨眾多難題,諸如成本高昂、工程化布點困難、算法場景局限大等。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關系著智慧安防產品和方案能否真正的落地生根。
開放系統 歡迎國內外機構加入
白皮書指出,人工智能序幕揭開,算法仍有很多發展空間,對于算法落地難、實戰差,工程化是今后要解決的問題。實踐者認為,任何一項技術,其生命力由商業化應用的程度決定,只有將技術轉化為產品,形成解決方案,最終轉化為用戶的有效利用,才能形成技術和價值的良性循環。
由于編寫時間倉促,本報告存在一定的不足,歡迎業內各界批評指正;作為一個開放系統,也歡迎其他國內外的機構和企業加入匯聚自己的經驗智慧。郵箱地址:casia@ia.ac.cn,zhubing@uniview.com。安防+AI前景可期,久久為功。宇視愿與學術界、業界一起積極嘗試將人工智能應用于安防領域,正視問題,研究方法,實踐中總結改進,穩健推動安防行業的第三次升級。

掃描二維碼獲取AI工程化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