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首個AIoT行業大模型官宣,第一批受益者是這群“搬箱人”
■記者:三北
"AIGC" VS"反AIGC",如何攻防相守?
隨著ChatGPT引發的“千模大戰”席卷各行各業,國內超30家互聯網大廠、AI企業及行業公司已陸續推出了大模型產品。近日,AIoT(智能物聯)頭部企業宇視科技也重拳出擊了。
5月9日,在烏鎮舉辦的一場容納超2000伙伴的盛大聚會上,這家一向低調的企業推出名為“梧桐”的行業大模型,打響AIoT行業大模型第一槍。
宇視推出“梧桐”行業大模型
宇視科技創立于2011年,與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并稱為安防行業的“海大宇”,地位就如同互聯網圈的“BAT”。自2016年起,隨著安防成為AI落地的最佳場景之一,智能攝像頭、邊緣計算盒子在全國落地,宇視逐漸進化為國內AI工程化最成功的AIoT企業之一。但成功只是一方面,眾所周知AI落地近年來面臨重重挫折,宇視實際上也是踩坑最多的企業之一。
2023年初,以GPT-4、SAM為代表的大模型在全球爆火,宇視CEO張鵬國感到行業的新機遇來了:“就像‘繁體字到簡體字’的進化,AI落地的門檻會大大降低,AIoT行業上下游伙伴都有望從中受益。”
宇視CEO張鵬國在圍繞“AIGC+AIoT”主題發表演講
據悉,“梧桐”專門面向AIoT行業提供覆蓋CV(計算機視覺)、NLP(自然語言處理)、MM(多模態)等多項能力。同時,宇視推出AI長尾算法云訓練平臺、邊緣AI推訓一體機等產品,與“梧桐”一起預計7月面向第一批伙伴測試,賦能自身的同時為伙伴提供AIGC(生成式AI)智能化基座。
當下,AI大模型已經在辦公軟件、搜索引擎等線上應用領域揮起“魔法棒”。那么在軟硬件結合的AIoT領域,AIGC能和行業產生什么樣的火花?很多人還記得《流浪地球2》中一個具備“大腦”的攝像機Moss,這樣強大的技術離我們還有多遠?比較貼近實際的增長藍海又在哪里?通過對話張鵬國等宇視高管,我們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
01.
爆火的AIGC
跟智能物聯有什么關系?
了解AIoT行業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以音視頻為主且強調內容保真的領域。交通路網上的攝像機服務于人們出行,政務大廳里的大屏保障城市順暢運作。這樣一個嚴肅的To B領域,與爆火的AIGC之間有什么關系?
宇視CEO張鵬國告訴智東西,起初ChatGPT火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AIGC好像與行業關系不大,但隨著它與視頻圖像結合的技術出現時,行業的“新大門打開了”。“AI落地的效率和成本問題,將被解決;不賺錢的焦慮,也是時候結束了。”
過去近十年里,我們看到AI落地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直到今天我們還依然面臨諸多問題。
宇視首席AI科學家李聰廷將這些問題總結為四個字:
1、少:今天,只有不到10%的AI需求被實現,或因為技術不可實現,或因為實現代價過高、商業不閉環。
2、慢:AI需求實現周期長,又依賴廠商需求排序。因此需求交付的周期可能需要六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3、差:很多長尾需求的落地準確率只有80%,甚至更低。
4、費:再炫酷的技術,作為企業來說,盈利最重要。但長尾AI的盈利仍是業界難題。
張鵬國坦言:“從2016年AI落地至今,我們沒有看到蓬勃向上、蔚為壯觀的行業新秩序,反而是眾多同行在人和車的識別兩條狹窄的細分賽道里殘酷競爭。”究其原因,是因為太多的貼近用戶的長尾的、定制化的、有特色的需求和算法以及業務軟件,實現效率太低,實現成本又太高,AI技術本身存在局限性。
AIGC大模型技術打破了這一局限性。大模型具有眾多優勢,包括:更多的目標種類、更高的開發效率、更少的場景訓練數據、更低的定制成本等。“AIGC技術和AIoT的結合,有可能為我們締造一個新大陸。”張鵬國說。AIGC將從以下至少四個方面解決AIoT行業痛點:
1、解決技術分層和生態分層問題。以前行業分層不好,太多伙伴在搬箱子,越過越艱難,技術邊疆越做越小。
2、為行業帶來效率極度提升。面對行業碎片化情況,提高銷售、售前和售后的效率。
3、為行業帶來非常強大的業務變革引擎,挖掘視頻數據衍生的新業務藍海。
4、行業嚴格意義來說是反AIGC的,因為要審核視頻、內容保真。矛和盾的較量帶來新的市場,AIoT和AIGC相互攀升帶來行業變革。
可以看到,雖然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應用看起來與AIoT關系不大,但多模態的AIGC大模型卻能直擊行業痛點,有望帶來行業變革。
實際上,縱觀行業內已不止宇視一家有行動跡象。根據行業龍頭海康近期業績說明電話會議,其已面向智能安防場景訓練了百億級參數的大模型。行業老大和老三都出手了,可見AIGC是全行業都不會錯過的機會點。
02.
首個行業大模型官宣:
讓生態伙伴成AI平權的受益人
張鵬國說,AI大模型使得AI落地如同“從繁體字到簡體字”的變革,本質是技術平權和知識的平權,很大程度上將大廠與小廠拉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在繁體字時代,教育識文斷字,讀書是少數人的特權;而簡體字的出現,大大推動了教育平權,讓幾億平民百姓都有了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AI大模型技術也有類似的功效,降低AI落地應用的門檻,從而帶來技術的平民化。這有助于行業新秩序的形成:“意味著每一個合作伙伴可以做自己所在行業的細分的算法和業務軟件,而不用再做搬箱子的事,構筑自身的護城河。”張鵬國告訴智東西。
張鵬國稱AIGC本質是技術平權和知識平權
那么具體來說,行業伙伴如何找到應用AI大模型“抓手”?
宇視率先給出了答案:“梧桐”行業大模型。
李聰廷說,與市面上常見的通用大模型不同,“梧桐”行業大模型專門面向AIoT行業。通用大模型落地行業有兩大難點:
首先是精度問題,市面上的通用大模型,落地行業應用精度不夠,比如在加油站安全生產AI應用中,某通用大模型將一個遠端紅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員識別成了滅火器,這就需要結合行業場景進行二次開發。
其次是部署問題,大模型動輒百億甚至千億參數規模,難以在AIoT產品中部署。
為此,宇視的解決之道是:通用大模型+行業場景+訓練調優=行業大模型。經過行業場景學習的行業大模型,在處理任務時精度更高;同時,因為聚焦處理行業場景任務,模型得到瘦身,使得邊緣部署成為可能。
據悉,“梧桐”行業大模型覆蓋面向AIoT的CV、NLP、MM多項能力。
1、梧桐CV行業大模型,提升長尾AI需求落地的效率和效果
通過“行業大模型+小樣本”訓練學習模式,宇視會以AI訓練平臺、推訓一體機的方式服務客戶,助其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效果更好的AI。
宇視的伙伴來自城市、交通、園區、工業、金融、旅游等各個領域,張鵬國告訴智東西,其客戶目前實際上并未提出上大模型的需求,但客戶關心的是效率和效果的提升,通過底層AI模型的切換有望實現這一目標。
2、基于梧桐NLP大模型,賦能全業務流程
NLP大模型可以改變產品研發、銷售及運營等環節的交互方式,替換重復工作人力,從而賦能AIoT的全流程。
舉個例子,當用戶輸入想要采購一款AIoT相機并提出了若干性能要求,通用大模型竟然推薦了幾款深度學習開源框架;但經過訓練調優的行業大模型不僅給出了具體型號推薦,還能連續回答應用、部署等方面的深入問題。
3、梧桐多模態行業大模型,拓寬業務賽道
基于“梧桐”多模態大模型,伙伴有望挖掘視頻數據衍生的新業務藍海。比如宇視已拓展視頻內容AI運營新賽道,Vlog“AI文旅智能短視頻平臺”。簡單說,就是通過4k視頻拍攝+AI體態分析抓拍,自動篩選游客精彩片段,自動疊加文生圖特效和音樂,自動為游客剪輯專屬Vlog短視頻,一鍵分享。這一應用可用于景點拍照打卡、滑軌類記錄、高空運動項目等場景,目前已經落地到了500多個景區。
“梧桐”既是對宇視內部的賦能,也是合作伙伴開發AI差異化需求的利器。
針對AI長尾需求,基于梧桐,宇視本次推出了云訓練平臺、邊緣AI推訓一體機、交互式數據駕駛艙、AI文旅智能短視頻平臺等產品。通過這些產品,宇視助力AIoT生態伙伴跳出既有 “搬箱子”桎梏,找到AI高價值產品落地的更多控制點。
總的來說,AI大模型可能大大降低AIoT長尾需求、差異化需求的落地技術門檻,使得原本不具備高技術能力的集成商、運營商都成為受益者。更大的金礦是靠近他們的海量行業經驗和數據,這是行業大模型不斷進化、發揮“魔法”的關鍵。
我們知道,其實像宇視這樣的設備和方案商本身不具備數據權,他們只能吃下一部分AI市場;下游靠近客戶的集成商、運營商卻有望憑借數據資產,成為AI平權的第一受益人。
03.
從舊秩序到新大陸
宇視科技十年磨一劍
所有行業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從而掙脫舊秩序、開辟新大陸。
隨著ChatGPT在今年2月突然爆火,國內的“千模大戰”也已經打響。據智東西統計,目前國內已有近50個類GPT大模型已經推出或馬上面世,互聯網和云服務大廠、AI企業、行業公司、高校及科研機構、大數據公司、算力公司都參與到這場AI“大亂斗”之中來了。
與AI大模型正加速落地的辦公軟件、消費文娛等互聯網領域相比,AIoT是一個軟硬結合的領域,從底層芯片到相機模組、上層軟件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限制大模型效果的發揮,因此行業大模型的研發和落地難度更大。
可能很多人想問,宇視在這么短時間里推出大模型是怎么做到的?
李聰廷說,一是因為積累,宇視在深度學習領域十多年的積累,以及2017年即開始跟進大模型技術的進展。二是因為開源,Meta、Google等科技巨頭開源了SAM、LLaMA等通用大模型,這意味著行業公司不用從頭開始,而是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AIGC智能底座。
除此之外,宇視強調了其在業務規模、硬件創新及軟件開放等多方面的“護城河”:
1、規模決定產業鏈地位,產業鏈地位是性價比的前提,宇視業務規模奠定了其落地AIGC的地基。
2、積累了“兩大支撐能力+八大核心開發能力+三大機電平臺能力”創新力體系,宇視用性價比打造AIGC落地的支撐。
3、深度開放的產品能力,宇視產品支持多品牌即插即入、一站式交付,為AIGC落地提供生態合力。
縱觀AIoT產業發展,行業頭部公司從田間地頭到西裝革履,大多依然保持著務實和善戰的基因。而隨著所處的地平面快速移動,他們也是最不乏開眼看世界和向上攀爬意愿的群體之一。向上攀爬最怕的是沒有抓手或控制點,我們看到,AIGC大模型或許為他們提供了這樣的絕佳控制點。
04.
結語:安防戰未停
AIGC+AIoT開辟新大陸
從安防到AIoT,這一行業經歷了早年乘風IP化和高清化浪潮,讓從業者賺得盆滿缽滿,又隨著AI技術發展的漲落經歷了波峰波谷。在波谷中,很多產業鏈玩家感到市場卷、掙錢難、為生存焦慮。如今,AIGC及大模型技術正誘發這一行業的新變革,市場的邊疆有望實現大大拓展。
如何在這片新大陸上找到自己的掘金坐標?以宇視為代表的AIoT頭部企業已經率先推出行業大模型。盡管其行業大模型的更多細節未公布,落地效果也仍待檢測,但從其公布的AI研發力、業務規模、ICT創新力、生態開放度來看,這家年富力強的跨界玩家沒打算對這波AI機會手軟。
AIoT領域的玩家會陸續出招,比如行業龍頭海康曝出已有安防領域CV大模型,大華可能很快有動作。值得一提的是,與AIGC已落地的辦公軟件、社交媒體等線上場景不同,AIoT涉及的開發流程、銷售交付過程、運營服務都復雜得多,因此找準剛需點及切入時機變得尤為重要。
張鵬國告訴智東西,要讓《流浪地球2》中的Moss成為現實,可能還有非常漫長的路要走。
[出處] 三北, 首個AIoT行業大模型官宣,第一批受益者是這群“搬箱人”.智東西,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