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安防,起風了
科技創新,正從顛覆彼此開始走向擁抱對方,智能技術正從輔助手段走向運營手段。
安防行業作為AI落地最佳場景,在過去的三年中卻陷入了沉默期。不少CV創企「AI賦能千行百業」的愿景無情地被現實的人員成本居高不下、產品難以標準化和規模復制、落地場景單一內卷化等現實所澆滅。
相反行業巨頭們,正悄悄地積蓄力量,從人們尚未注意的地方發起絕地反擊。
5月9日,宇視科技召開2023合作伙伴大會,向業界匯報最新AIoT發展成果及前行信念——行業大模型+生態為先,猶如在平靜了幾年的水面上投下重磅的炸彈,引發行業重大的震動。許許多多的安防企業不僅遭遇技術升級的壓力,面臨著生存的危機,亟需跳脫傳統價格戰和狹義規模競爭的思維,尋找安防產業新的突破口。
AIoT+AIGC創造行業新范式
AIGC(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不斷凸顯數據要素的重要性。近年來,AIoT行業也正圍繞著「喚醒沉睡的數據」而不斷尋求突破。以安防場景為例,國內現有近2億臺安防攝像機,但其產生的視頻數據卻有八成冗余信息,如何讓AI與產業結合,通過深度學習、高性能運算及大數據技術,從海量數據中篩選有用的價值,成了業內探討的共同目標。
當海量的AIoT的數據遇到創造力十足的AIGC技術,會迸發出什么樣的火花?
雖然在短期內,AIGC在行業具體的落地應用仍然處于摸索階段,但看一項技術的發展,往往需要重視它的長期表現。
宇視科技總裁張鵬國表示,AIGC是一次非常大的技術躍遷,本質在于技術平權和知識平權;具備通識能力的大模型,在解決長尾需求時,所需的場景標注數據量更小、開發周期更短,意味著做細分行業算法和業務軟件的成本更低。AIGC和AIoT教學相長、互相攀升,將帶來新的市場機會,給行業帶來的變革是巨大而長期的,值得期待。
從上述觀點中,可以提煉出以下信息:
一是AIGC和AIoT互為依托,相互促進,AIGC對海量數據有龐大的需求,海量的數據能促進AIGC算法迭代和能力升級,形成正向循環。
AIoT數據規模足夠大,海量的數據可以持續的為AIGC提供「養料」并進一步驅動應用創新;
二是技術發展,一方面進一步簡化了開發的周期,加速細分行業的智能化落地,另一方面重構行業技術分層和生態分層結構,改變生產關系,讓工程商與集成商擁有更多的參與權。
以上僅僅是冰山一角,任何顛覆性的技術都會讓行業感受到影響,創造新的商業機會。
當我們跳脫出安防領域,將視角看向AIoT領域,可以發現國內熟知的科技大企業在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中,都已經展開了新的行動。
AIGC的興起,也為改寫中國安防局面提供了絕佳的機遇,一切尚新,生態未成,所有廠商處于同一起跑線。
安防產業當前面臨的決策是,如何通過這些新的技術,去做一些新的事情。
達摩院機器智能實驗室認為,要把技術融入一個產品,需要有系統架構的能力,能讓新東西高速運轉,同時要有廣泛視角,知道如何將客戶需求定義成技術問題,再去拆解。
在宇視合作伙伴大會上,借鑒通用大模型訓練的優秀算法,以十余年的深度學習技術積累和行業經驗積累為基礎,宇視從客戶實際需求出發,以通用大模型+行業場景+訓練調優為架構,推出宇視AIoT行業大模型——梧桐。
大模型引發產業「大爆發」
宇視首席AI科學家李聰廷表示,宇視可能不是最擅長做基礎研究的,但是最擅長做技術產業落地的,宇視行業大模型「梧桐」集CV行業、NLP行業及MM多模態行業于一身,能夠充分滿足多樣化的任務和場景需求,更能為合作伙伴共建生態、實現更多跨領域發展賦能,驅動CV行業二次變革。
張鵬國告訴a&s,雖然目前行業客戶對于大模型的需求尚未明確提出,但對于降本與增效的提升已經是明確的痛點,通過底層AI大模型的加持,可進一步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幫助合作伙伴拓寬業務賽道。
簡單而言,梧桐有三大「加持力」:
一是提升AI落地的「物美價廉」,通過「行業大模型+小樣本」訓練學習模式,提升長尾AI需求落地的效率和效果,幫助用戶以更低成本獲取更好的AI效果;
二是提升業務流程的「AI化」,通過NLP大模型,改變產品研發、銷售及運營等環節的交互方式,替換重復工作人力,實現產品選型推薦的精準「ChatGPT化」能力;
三是提升業務服務的「差異化」能力,幫助合作伙伴挖掘視頻數據衍生的新業務藍海。
在新技術面前,業內人士坦言道,當前的「AI 時代不能睡覺,眼睛一閉就過時了」。
在宇視科技發布梧桐之后,一些業內人士已經迫不及待向筆者進行了詢問,市場沉寂太久,都在等新的水花。
目前業界中的AI服務本質上是to G與to B的生意,單價高、決策流程長、服務周期長、研發成本高、不單「重」且「慢」,企業要不斷開拓新的項目才能保持持續發展,但每個細分行業又有自己的游戲規則,對于開發新項目或新場景而言,非常困難。
也有業界人士提出,如果所有的產品都通過大模型重做一次,行業必然會誕生新的「生命大爆發」。
在大模型的技術部署上,宇視并不是行業的孤勇者,在近期海康威視與大華股份的機構調研報告中,已經對外透露在大模型上有自己的部署規劃。行業內暗流涌動,就等敲開AIGC的大門。
重塑行業秩序
不少深圳渠道商曾向a&s反饋,安防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現象也愈發嚴重,進而引發的價格戰讓人苦不堪言,雖然AI的融入,曾經一度讓人看到差異化競爭的曙光,但終究市場窗口期稍縱即逝。深圳渠道商及集成企業確信,AI的落地離不開算法、算力在邊緣側的部署,未來渠道的價值,在于數據的運營。但市場現狀,讓他們仍然無法擺脫搬運工的傳統角色,想要靠自身拓展新價值在當下難上加難。
張鵬國表示,自從2016年,AI在行業落地至今,大部分的企業在人和車的兩條狹窄的細分賽道不斷內卷,究其原因,是太多的貼近用戶的長尾的、定制化的、有特色的需求和算法以及業務軟件,實現效率太低,實現成本又太高,而AI技術本身也存在局限性,導致行業未能形成積極向上的行業新秩序。
在舊秩序中,一些暫時比較成功的企業身上,也很容易看到隱患——價格優勢就像「七傷拳」,傷害別人的同時也傷害自己,集成與定制化服務,效率不夠時,做一單虧一單,而且場景分散容易導致企業戰略失焦和增長乏力……
大航海時代,即使很多人已經感受到大洋彼岸吹來的風,但卻堅持在舊有大陸上繼續內卷,當新大陸僅僅是個虛幻傳說時,哥倫布們已經懸起旗幟,賭上一切去追尋新世界未知的寶藏。
但無論技術如何變革,AI賽道注定是場長跑,除了自身實力之外,生態與合作伙伴至關重要。
張鵬國提出,宇視倡導的是整個產業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理念。AI大模型技術降低AI落地應用的門檻,從而帶來技術的平民化。這將有助于每個合作伙伴可以做自己所在行業的細分的算法和業務軟件,而不用再做搬箱子的事,構筑自身的護城河。
僅憑當前的案例及應用,去判斷AIGC在行業未來的發展缺少適量的參照物。畢竟在商業的世界里,只有帶來實際的營收,技術的價值才能夠真正體現。
但當整個行業都在談論轉型,蓄勢已久、百折不撓的新物種終將登上新舞臺。
星海橫流,歲月成碑。
幾年后回顧,AIGC+AIoT探索的這一小步,或許將成為行業發現無限可能新大陸的契機。
[出處] 安防,起風了.安全自動化, 2023-05-16